听见指尖攀过绝岭 听见呼吸吹皱浪声… …

我听到这第一句歌词的时候,就如同十年前听到“明日过后 我的天空失去你的海岸”和七年前听到“带走伤感 带不走哭得转红了的灯 记忆随身 延续欠你的戏份”的感觉一样,人立时呆住了,被旋律打动,放下手头其他事情,坐下来专心把歌曲听完。

听完第一遍,再重放,听完再重放,就这么整整听了三天,这首歌放了上百次。上次我这么单曲循环地听一首歌,还是一年前这个时候,听李健的《璀璨》和《故乡山川》。我又想起毕业那年,和老杨在宿舍电脑上不停地放《身外情》的演唱会视频,大概作为电脑桌面单曲循环了一个多月吧,估计我班男生快被我俩折磨吐了。

这首歌是卢凯彤作的曲子,让我感觉如重回粤语歌的黄金十年,太有那个年代流行曲的味道了。尤其是第一句‘岭’和‘声’这两个向上滑的音,押ing这个韵脚真是太好听了,我想如果换成其他韵脚恐怕都没这么动听;整首歌最打动我的也是这第一句,虽然隐约觉得这句似乎和某首粤语老歌(什么歌想不起来了)有点像。歌曲前半段的编曲没那么多电子音色,感觉上更配合歌词的气质;梁基爵在后半段编曲还是加重了电音的成分,而且有些地方有点像2002年的那首《如果你知我苦衷》;编曲上比较惊喜的是开头和长达一分钟多的结尾,更有看不到的恋爱的感觉——这也是本歌曲的主题。

歌曲的主题,是源于这样一件事,去年8月人山人海在香港举办的一次‘暗中作乐’演唱会。这是全球首个全黑暗中的音乐会,从一开始就要求听众卸下行装、进入‘看不见’的角色扮演,置身于一处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空间,握着绳结入场,地面是有凹凸的设计, 座位区更有沙地和草地之分,全赖嗅觉、触觉、手感判断自己处身何地,把听众带进场地的‘黑暗天使’,全由义务工作的视障人士担纲。这次剧场实验从舞台、选曲、声音演出到听众互动都极具创意,使听众‘设身处地’地体会到弱视人士的不容易。此后,黄耀明、林夕、卢凯彤、梁基爵便又创作了这首此类主题的《绝色》,歌词可以有多角度的不同理解——盲人的爱情、摈弃了色相的爱情(或与世界的交流)、在感情交流中的听觉触觉等其他非视觉途径(最重要的是内心吧)

这首歌目前在派台阶段,估计这么具流行度的歌有可能象2000年的《下一站,天国》那样大热一次吧。我坐等新碟上市,及其后的各种编曲版本,希望能有一个极简的只有木吉他拨弦的版本